新闻资讯
夏日炎炎,锡林郭勒的草原腹地,地表温度直逼50℃。曹旭手握罗盘紧靠机台,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不断滴落,心中的热爱与专业执着却丝毫未减——这样的高温“烤”验,在他12年的地质生涯中早已是家常便饭。从内蒙院的普通技术员到带领团队创造6500万产值的分院经理,他曾先后荣获局(集团)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青年岗位能手”,自治区国土资源厅“优秀共产党员”,中国矿业联合会“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地质调查优秀人才”,院级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优秀通讯员”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等多项荣誉,主持和参与的项目先后荣获局(集团)地质科技进步一等奖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二十一届“优质地质专业报告二等奖”等荣誉。这位85后地质人用行动和数据书写着行业忠诚,用实干与真诚诠释了新时代地勘人的铮铮誓言。
一、罗盘青春:把成长写在戈壁群山间
2013年,刚毕业的曹旭带着地质锤和满腔热血扎进地质事业。从最基础的地质填图做起,他始终坚持"多跑、多看、多问"的工作方法。短短一年后,这个"职场新人"就扛起了项目负责人的重任:2016年,他独立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萤石矿调查评价项目,成功圈定萤石矿及多金属找矿靶区1处;2019年,他带队攻克盐湖勘查技术难关,为院确立化工矿种勘查优势地位打响"第一枪";12年来,他参与完成项目20余项,独立主持项目8项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行业初心。
二、改革闯将:6500万订单背后的"拓荒逻辑"
2022年在内蒙院落实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后,曹旭竞聘成为分院经理。面对市场竞争激烈、团队营销经验不足的难题,他带领团队探索出一条新路:
拼服务:针对不同矿山需求提供"一对一"技术解决方案,获得业主单位多次认可与肯定;
抢机遇:抓住矿业权盘活政策,近3年新签各类地质勘查项目20余项,累计新签项目合同金额6500余万元;
育新机:建立"天时+地利+人和"复合团队管理与经营模式,打通项目从勘查到服务的全链条,创效超千万;
"干一个项目、交一方朋友;闯一片市场,树一块品牌。"这是曹旭近年来的实践认识,他也用既能当“战斗员”又能当“指挥员”的行业态度践行着提升客户价值就是在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。
三、资源报国:用地质锤敲出"聚宝盆"
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,曹旭带领团队近三年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累计提交芒硝矿石量854万吨、铁矿资源量2850余万吨、提交Na₂SO₄(干基)矿物量341.99万吨、菱铁矿石量128.61万吨、锌金属量47万吨、Cu金属量104.64吨....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背后,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,见证着他们跋山涉水的足迹,也展现着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担当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,让他们的找矿成果多次获得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。
四、红色领航:党旗插在钻机旁的"双融密码"
作为党支部书记,曹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主业发展。他创建的"奋进的中化人"党建品牌,将支部建设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。在他带领下,支部先后荣获中煤总局、中化局两级"优秀基层党组织"称号,荣获内蒙古自然资源厅“优秀基层党组织”称号,分院获得"青年文明号"荣誉,他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上,让党旗飘在工地上,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同频共振、互促共进。
从青涩学子到业务骨干,从技术能手到管理人才,曹旭12年的地质之路,走的踏实而坚定。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劳动者爱岗敬业、争创一流的职业操守,看到了艰苦奋斗、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。正如他所说:"地质工作虽然辛苦,但每当发现新的矿藏,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"未来,他将继续带领团队,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!